2007/09/30

今天可不可以不要洗碗?

摘自《媽媽是最初的老師》,「天下文化」出版

讓孩子做家事,除了要幫助她不脫離家庭互助的軌道之外,
還要幫助她面對一個永遠存在的事實—
人人需要一種平衡的生活。不能因為用功讀書,
其他事情就由別人代勞。

不親近生活瑣事的人,
會失去對生活的情感,也會減損體會快樂的能力。

晚餐結束後,孩子們和家惠(我們請來的幫手)開始清理餐桌,我回書房繼續黃昏前進行到一半的期刊整理工作。才幾分鐘,樂旂走進房裡用商量的語氣問我:
「媽媽,我明天要交的功課還有一項沒做完,今天可不可以不要洗碗?」

我從滿地的書裡站起來,扶著她的雙肩對她說:「不差這一、二十分鐘,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完再去完成妳的功課吧!」
也許是因為我的態度很堅決,只見她爽快地答了一句:「噢!好。」就轉身往廚房走去。我坐下來繼續工作,腦中不斷浮現有關家事的教養問題。

這個學期樂旂的功課的確很重,加上她的自我期許很高,因此時間總是不夠用。我看到她預習功課、複習功課、準備口頭演講、打著一篇又一篇的報告,甚至連週末也不輕鬆。每天,她不再像五年級一樣,五點多就無事一身輕的下樓去打籃球或游泳,而把時間花在討論報告的內容、檢查文法的問題;看得出來她對課業全力以赴,並深深引以為樂。

然而,當她開口要求我能不能免去她的洗碗工作時,我還是斷然拒絕了。我一邊整理書、一邊細想餐後的整理工作。通常是一個人負責擦桌子、整理餐墊和檢查地板的清潔,一個專司洗碗,另一個負責把碗盤上架的人則同時擦拭爐台和調理櫃。一切就如我跟樂旂所說,工作是在一、二十分鐘內就能完成的。

洗碗很重要嗎?我想,任何照顧自己的生活技能都很重要,更重要的是,這些一起分工完成的家事代表家人同心協力、相互體貼的情感。

我心裡衡量,樂旂可以晚些上床,也可以學習節省其他的時間來補足這一、二十分鐘的工作。這個堅持除了要幫助她不脫離家庭互助的軌道之外,還要幫助她面對一個永遠存在的事實︱人人需要一種平衡的生活。不能因為用功讀書,其他事情就由別人代勞。不親近生活瑣事的人,會失去對生活的情感,也會減損體會快樂的能力。

在我求學的年代,母親執意要給我們最好的家庭教育,即使是聯考的前一天我們也照常洗碗、拖地。教育與日常生活是緊緊相連的,知識也不是只存在於書本課業中。這些學習與磨練在進入社會後,使我受用無窮。如今在我的小家庭中,我因為有時得出門遠行而不得不雇請幫手。我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在一個有幫手的家裡,仍能好好教養女兒,教會她們關心家事以及用心整理自己的生活環境。

做 家事和帶孩子長大一樣,如果完全假他人之手,便不容易產生深厚的情感,我喜歡自己熟悉家中的所有事務,所以每個星期會刻意挪出一兩天留在家裡做家事。有時 候,我用一整個上午重新布置家裡的擺設;有時候,我流一身大汗拖地洗衣、給櫥櫃換香紙、檢查孩子們的衣櫃;哪些衣物該送人、哪些該汰舊換新。因為一星期中有那樣的一兩天,雖然家裡有幫手,我仍然與居家生活維持緊密的聯繫。孩子漸漸長大的這幾年,我更積極地教導她們操作家事。

我常常擔心家惠 為孩子們做太多事,所以得花很多時間跟她溝通,比如說:八歲的書旂不應該一邊看書、一邊讓她吹乾頭髮,或者洗衣籃裡的換洗衣服如果沒有翻面,應該請她們再做一次。所有對大人來說只是舉手之勞的事,要用來教導孩子往往是最難。不過,堅持是處理這種狀況最好的方法,這除了是家事的學習,也是讓孩子懂得正確對待 人的好機會。

曾有朋友晚餐後來訪,看到我帶著女兒和家惠分工在清理廚房而大惑不解。我想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我的成長經驗。母親曾花費許多時間,教會我逐漸加深的生活功課,她的心血成就了我的生活能力與創造力。我愛我的孩子,希望她們也能了解我曾體驗的快樂,學會我所擁有的生活技能。

No comments: